提到琉璃瓦建筑群,很多人應該都會故宮,威嚴而有莊重的紫禁城,但是今天小編要講的是位于山西的琉璃瓦建筑群-后土廟。
我國在南北朝時就在建筑上使用琉璃瓦作為裝飾物,精美絕倫的琉璃制品在莊嚴肅穆的宗教建筑和皇家庭院里,都顯示著它獨特的藝術魅力。山西介休是中國琉璃之鄉,在明清時達到高峰。而在這眾多的琉璃建筑中,藝術成就高、保存完好的則首推介休后土廟,它被建筑界公認為“琉璃建筑藝術的寶庫”。

介休后土廟是一座道教廟宇,創建年代不詳,現存建筑多為明清建筑。寺廟南北長110米,東西寬40米,其9座殿宇。后土廟古建筑群有兩條中軸線,東部為一條南北中軸線,后土廟影壁、山門過殿、后土娘娘殿,以東橫向依次為呂祖閣、關帝廟、土地祠、三連戲臺。
從廟前的影壁到后大殿的所有建筑物屋頂上全部都裝飾著精致華麗、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的各種色彩的琉璃瓦、琉璃磚和琉璃構件。廟前和廟內的影壁也都是琉璃燒制的各種生動別致、色艷逼真的琉璃圖案。

據廟中碑記載,457年(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元年)和536年(梁武帝大同二年)皆重修。宋、明、清均有重修,它是包括三清觀、后土廟、真武廟、三官祠在內的道教建筑群,現存建筑多為明、清遺構。

明代時琉璃工業是晉南的知名產業,介休是當時名氣較大的琉璃制造集中區。由于原料匱乏、工藝失傳,介休琉璃制品的集大成者——后土廟內的古代琉璃件很多已是絕品。如今,后土廟在無數天災人禍后幸,這本身就不得不讓我們驚詫于世事變遷。
琉璃瓦給了它一種特別的華麗。有一刻,我在想,那些遠上京城的介休琉璃工匠們,在故宮在天壇在祈年殿修建了那么多皇家琉璃廟宇之后,心里默默地惦念著家鄉的這座廟堂,也想把給了皇家的技藝給予家鄉的護佑之神,于是,才有了這樣華美壯觀的后土廟,用琉璃連接了人間帝王和天上神靈。
而現在那些老城中間零落的牌坊,街巷,一座座的斑駁陸離的古建筑,那么集中,又那么華麗,還那么真實和古老。就真的是默默地存在了那么多年,與一片古老的土地一同存活著,存活在介休人的生活里,記憶里,家族故事里...